中秋神话与中医药:桂枝、月桂的养生秘密
2024-09-12

中秋佳节,众多神话故事流传至今,像“嫦娥奔月”“玉兔捣药”“吴刚伐树”等,它们不仅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、折射社会心态,还与中医药紧密相连。嫦娥偷吃的不老仙丹、玉兔捣的药以及吴刚伐的桂树,都与中药有着不解之缘。

中秋

桂枝与张仲景的经方传奇

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分为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,共有252首方子,其中“桂枝”使用频次极高,仅次于“甘草”,占76方,达30.16%。在《伤寒论》中,41方用到桂枝,占比36.61%;《金匮要略》里也有35方使用,占25%。在二书共用的166种药物中,每种药物平均占比仅0.6%,而桂枝在《伤寒论》经方中的占比之高,足见其在张仲景经方中的重要职位。


月桂:百药之长的神奇存在

月桂属樟科,喜温暖湿润气候,耐短期低温,为亚热带树种,四季常青,树姿优美且香气浓郁,适合庭院、建筑物前栽植,斑叶品种尤为美观。

桂树自古便被认可有药用价值,《说文解字》称桂为百药之长。《本草纲目》引用《本经》说法,认为桂能“治百病,养精神,和颜色”,是诸药先聘通使,久服可轻身不老、面生光华。《搜神记》将桂视为仙药灵药,昔人称其为“桂枝”,这也侧面印证了常吃桂枝或能长寿并非无稽之谈,吴刚砍的月桂也就有了合理依据。中医认为,桂树新干细嫩有发汗、解除肌表及四肢风寒、温通经络的作用,是治疗风寒湿痹、枢纽酸痛的良药。


月桂全身皆可入药

月桂可谓一身是宝。桂皮又称肉桂,性味辛甘、热,有补元阳、暖脾胃、除积冷、通血脉的功效,主治深阳虚衰、心腹冷痛、久泄等。桂树的花能生津、辟臭、化痰、治风虫牙痛、润发,可散寒破结、化痰止咳,用于牙痛、咳嗽痰多、经闭腹痛。月桂之果有暖胃、平肝、散寒的功效,适用于虚寒胃痛。月桂之根能祛风湿、散寒,可治疗风湿筋骨疼痛、腰痛、肾虚牙痛。桂枝即桂树之枝,辛温善祛风寒,能治伤风风寒、发烧恶寒,无论有汗、无汗都可应用,还能温通经脉、通阳气、化阴寒,对多种病症有良好疗效。


当归桂枝黄鳝汤:美味与养生兼具

当归桂枝黄鳝汤所需质料有川芎6克、当归15克、桂枝10克、黄鳝200克、红枣5个、盐适量。做法是先将当归、川芎、桂枝洗净,红枣洗净浸软去核;黄鳝剖开去内脏洗净,入开水稍煮后过冷水刮黏液、切长段;将全部质料放入砂煲,加适量清水,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此汤具有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、补血补气、调经止痛的功效,但温热病、阴虚阳盛、血热妄行、孕妇胎热以及产后风湿伴多汗等人群忌用,瘙痒性皮肤病、支气管哮喘、淋投合核、红斑性狼疮等患者忌食鳝鱼。


中秋神话与中医药的奇妙结合,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秘闻。从桂枝在经方中的职位,到月桂全身的药用价值,再到美味的养生汤品,中医药文化在中秋佳节中绽放着奇特魅力。

中秋神话与中医药:桂枝、月桂的养生秘密

中秋佳节,众多神话故事流传至今,像“嫦娥奔月”“玉兔捣药”“吴刚伐树”等,它们不仅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、折射社会心态,还与中医药紧密相连。嫦娥偷吃的不老仙丹、玉兔捣的药以及吴刚伐的桂树,都与中药有着不解之缘。

中秋

桂枝与张仲景的经方传奇

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分为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,共有252首方子,其中“桂枝”使用频次极高,仅次于“甘草”,占76方,达30.16%。在《伤寒论》中,41方用到桂枝,占比36.61%;《金匮要略》里也有35方使用,占25%。在二书共用的166种药物中,每种药物平均占比仅0.6%,而桂枝在《伤寒论》经方中的占比之高,足见其在张仲景经方中的重要职位。


月桂:百药之长的神奇存在

月桂属樟科,喜温暖湿润气候,耐短期低温,为亚热带树种,四季常青,树姿优美且香气浓郁,适合庭院、建筑物前栽植,斑叶品种尤为美观。

桂树自古便被认可有药用价值,《说文解字》称桂为百药之长。《本草纲目》引用《本经》说法,认为桂能“治百病,养精神,和颜色”,是诸药先聘通使,久服可轻身不老、面生光华。《搜神记》将桂视为仙药灵药,昔人称其为“桂枝”,这也侧面印证了常吃桂枝或能长寿并非无稽之谈,吴刚砍的月桂也就有了合理依据。中医认为,桂树新干细嫩有发汗、解除肌表及四肢风寒、温通经络的作用,是治疗风寒湿痹、枢纽酸痛的良药。


月桂全身皆可入药

月桂可谓一身是宝。桂皮又称肉桂,性味辛甘、热,有补元阳、暖脾胃、除积冷、通血脉的功效,主治深阳虚衰、心腹冷痛、久泄等。桂树的花能生津、辟臭、化痰、治风虫牙痛、润发,可散寒破结、化痰止咳,用于牙痛、咳嗽痰多、经闭腹痛。月桂之果有暖胃、平肝、散寒的功效,适用于虚寒胃痛。月桂之根能祛风湿、散寒,可治疗风湿筋骨疼痛、腰痛、肾虚牙痛。桂枝即桂树之枝,辛温善祛风寒,能治伤风风寒、发烧恶寒,无论有汗、无汗都可应用,还能温通经脉、通阳气、化阴寒,对多种病症有良好疗效。


当归桂枝黄鳝汤:美味与养生兼具

当归桂枝黄鳝汤所需质料有川芎6克、当归15克、桂枝10克、黄鳝200克、红枣5个、盐适量。做法是先将当归、川芎、桂枝洗净,红枣洗净浸软去核;黄鳝剖开去内脏洗净,入开水稍煮后过冷水刮黏液、切长段;将全部质料放入砂煲,加适量清水,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此汤具有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、补血补气、调经止痛的功效,但温热病、阴虚阳盛、血热妄行、孕妇胎热以及产后风湿伴多汗等人群忌用,瘙痒性皮肤病、支气管哮喘、淋投合核、红斑性狼疮等患者忌食鳝鱼。


中秋神话与中医药的奇妙结合,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秘闻。从桂枝在经方中的职位,到月桂全身的药用价值,再到美味的养生汤品,中医药文化在中秋佳节中绽放着奇特魅力。